说明书目录 | |||
第一部分 |
化学品名称 |
第九部分 |
理化特性 |
第二部分 |
成分/组成信息 |
第十部分 |
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|
第三部分 |
危险性概述 |
第十一部分 |
毒理学资料 |
第四部分 |
急救措施 |
第十二部分 |
生态学资料 |
第五部分 |
消防措施 |
第十三部分 |
废弃处置 |
第六部分 |
泄漏应急处理 |
第十四部分 |
运输信息 |
第七部分 |
操作处置与储存 |
第十五部分 |
法规信息 |
第八部分 |
接触控制/个体防护 |
第十六部分 |
其他信息 |
|
|
|
危险性类别: |
|
侵入途径: |
|
健康危害: |
急性吸入,可出现乏力、头晕、头痛、恶心,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。 慢接触者,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。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,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。有资料报道,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,有致癌的病例报告。 |
环境危害: |
|
燃爆危险: |
本品可燃,具刺激性。 |
|
皮肤接触: |
脱去污染的衣着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。就医。 |
眼睛接触: |
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就医。 |
吸入: |
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呼吸困难,给输氧。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 |
食入: |
饮足量温水,催吐。就医。 |
|
应急处理: |
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防毒服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。大量泄漏: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,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。 |
|
操作注意事项: |
密闭操作,注意通风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,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,戴橡胶耐油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氧化剂接触。搬运时要轻装轻卸,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。 |
储存注意事项: |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 |
|
中国MAC(mg/m3): |
未制定标准 |
前苏联MAC(mg/m3): |
未制定标准 |
TLVTN: |
未制定标准 |
TLVWN: |
未制定标准 |
监测方法: |
|
工程控制: |
密闭操作,注意通风。 |
呼吸系统防护: |
空气中浓度超标时,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。 |
眼睛防护: |
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 |
身体防护: |
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。 |
手防护: |
戴橡胶耐油手套。 |
其他防护: |
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避免长期反复接触。 |
请下载完整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