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力防护的危害及基本防护要求
听力伤害的现状
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,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患者近6亿,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9%,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约2.5亿,该机构认为,噪音性听力损失是全球最普遍的永久性工伤。而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约2057万,居各类残疾之首,约占全国人口的16.79%。
听力伤害的危害
1.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全球最普遍的永久性工伤,无法治愈。由于耳蜗上分布着听毛细胞,是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器官,而一个成年人耳蜗上听毛细胞的个数是有限的,并且不可再生。有证据显示,长时间出于85分贝的噪声环境下,听毛细胞会遭受损坏,且不可复原,无法治愈!
2.噪声性听力损失有以下特点:无痛,无外伤或疤痕,不易被察觉,但受损程度会逐年积累,并且长时间后才能得到确诊。
3.噪声性听力损失会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沟通,还会导致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记忆力衰退、注意力不集中及其他精神综合症。
听力防护的基本要求
根据作业环境不同,所需要的防护要求就有所不同:
一、需要将环境噪声降低到85分贝以下,保护听力免受噪声的伤害。就需要根据噪声高低选择适合的听力防护用品;《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》规定:凡有职工每工作日8小时暴露于等效升级≥85分贝,应当配备具有足够声衰减值、佩戴舒适的耳罩或耳塞,并定期进行听力保护训练,检查护耳器使用和维护情况,确保听力保护效果。
二、在降噪的同时,能满足人员沟通的基本需要,并能及时了解周围环境变化;就需要在使用者需要相互交流的情况下,应该选择NRR降噪值适当的听力防护装备,既能把噪声降低到85分贝以下,又要保证在70分贝以上,以便能使人清楚明白的听到交流对象的声音。通常而言,环境声音强度在70分贝以上,会让人清楚明白的听到交流对象的声音。
三、特殊环境下,佩戴的听力防护产品应具备可检测性;在某些严禁耳塞或其他异物混入生产成品中,所以耳塞应具备可检测性。耳塞内含金属件,可以很容易地被金属探测仪检测出来。